[ 信息發布:本站 | 發布時間:2020-03-10 | 瀏覽:14475 ]
近日,國核鋯業取得了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鈦和不銹鋼無損檢測(參考試塊)標準傷標準物質”兩項國家一級標準物質定級證書。國家一級標準物質資質在全國范圍內僅授權國核鋯業,標志著公司無損檢測人工傷制備技術代表了國家能力,達到了國內最高水平。
在管材的生產過程中,需要采用超聲檢測對產品進行檢驗,以剔除不滿足要求的管材。而確定產品是否合格的標準,是通過在管材上制作規定尺寸特征量值的人工槽型標準傷,進行超聲設備靈敏度調試,確定檢驗標準。檢測中將缺陷所產生的反應幅度與人工槽型標準傷產生的反應幅度進行比較,如果低于人工槽型標準傷反應幅度,產品將判定為合格而放行。人工槽型標準傷是判定產品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據和判定標準,其尺寸精度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產品檢驗結果。在無損檢測過程中主要以長度、寬度和深度來表征人工槽型標準傷的特性量值。人工槽型標準傷一般在管材的內外表面加工,圖1為公司加工的無損檢測人工槽型標準傷的3D成像圖,垂直于人工槽型標準傷長度方向的截面圖如圖2所示。由圖可以看出加工出的人工槽型標準傷規整、對稱,為典型的U型形狀。
圖1-1 無損檢測人工槽型標準傷的3D成像圖
圖1-2 垂直長度方向的截面圖
自公司具備標準人工傷制造能力起,先后于2015年11月取得人工槽型標準傷檢測CMA認證,2017年7月取得鋯材人工槽型標準傷二級標準物質(CMC)資質。目前公司所制備的人工槽型標準傷已獲得了用戶和設計方的認可,順利投入生產應用,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相應的人工槽型標準傷加工服務。為進一步提高公司在標準傷制造領域的權威性。2017年至2018年,質量管理部開展了“人工標準傷制備材質范圍擴展研究”,完成了鈦、不銹鋼兩種金屬材質的人工標準傷制備加工參數控制和工藝的多項試驗研究,依據技術規范JJF 1343-2012《標準物質定值的通用原則及統計學原理》完成標準物質定值,按照JJF1218-2009《標準物質研制報告編寫規則》要求完成了研制報告的編寫。2018年底啟動了資質申報工作,歷經全國標準物質管理委員會評審、終審、復審和現場核查,最終取得資質。
鈦、不銹鋼無損檢測(參考試塊)標準傷兩項一級資質的取得,將助力公司衍生業務戰略的落地,為后續多元經營開展提供堅強保障。